前往BianBan.Net首页

BianBan.Net完美定义智能分班软件标杆

关于編班的搜索

常態編班 - 教育Wiki 首頁 與ISP網站結合 分類索引 最新條目 近期變動 使用教學 線上論壇 --> 常態編班 教育Wiki:這裡是一個屬於教育領域的專業知識庫,資料是由熱心的網友提供。如果發現資料錯誤,請來信告知或線上修正,希望大家共同參與這個自由的知識庫。 ※※教育Wiki網站使用者問卷調查※※ 出自教育Wiki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分享此內容於: 常態編班(heterogeneous grouping) 定義 採用隨機的方式將學生進行自然分班,使不同背景的學生在同一個班級接受教育的一種編班方式,而且通常以中小學為主。 發展 人有高矮胖瘦之分,家有貧富之別,而且以中等身材或小康之家居多,這種自然存在的一種分布狀況,稱為常態分配(normal distribution),在編班時,如果能夠使一個班級的學生盡量符合這種常態分配的狀況,就稱為常態編班。又因在常態之下,學生不論在家庭環境或學習成就等個人特質或家庭特質方面都有明顯差異,因此也稱為異質性編班編班方式受到重視應自國民教育普及之後,在國民教育尚未普及之前,接受教育的人僅限於少數家庭,同質性仍相當高,個別差異問題並未受到重視。美國在20世紀之初,仍然沿襲能力編班的方式,雖然有反對聲浪出現,但大體上仍以能力編班為主。直到1980年代之後,由於反能力編班者眾,取消能力編班(detracking)走向常態編班乃成為美國教育改革目標之一,但因牽涉到課程與教學,以及觀念和態度的改變,加上學生之間差異過大,因此執行上仍有許多窒礙難行之處。 我國自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之後。對於國中編班方式的規定雖然迭有修正,但以「一年級實施常態編班,二、三年級得分組教學」為主軸。歷任教育部長雖然宣示常態編班的重要性,惟為方便教師教學,以提高升學率,多數學校仍採用階梯式能力編班方式,依據學生的能力將所有班級區分前、中、後三大段。1997年,當時教育部長吳京鑑,於後段班學生有自我放棄學習的傾向,因此提出貫徹常態編班的政策,要求各校嚴格執行。 常態編班的優點在於:體現每一位學生平等受教權的教育理想;有助於學生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學生可以更容易學習到尊重、包容與合作的態度和行為。但是常態編班也有其限制,例如:學生差異過大時,教師不易兼顧學生個別差異的學習;學生異質性高,班級常規不易管理。 從教育理念來看,常態編班符合教育均等的理想,在實際執行時教師所面臨因材施教、班級常規等問題,應在教師專業能力所能解決的範圍之內。但如能降低班級學生人數、紓解學生升學壓力,常態編班將能發揮更大的效果。 中英文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中途輟學 英文關鍵字:drop out 參考書目: 註1:吳清山、林天祐 (2005),教育新辭書, p.106-107,臺北市: 高等教育。 取自"http://content.edu.tw/wiki/index.php/%E5%B8%B8%E6%85%8B%E7%B7%A8%E7%8F%AD" 2個分類: 師資培育教育 | 教育研究 檢視 頁面 討論 原始碼 歷史 個人工具 登入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可列印版 永久連結 =教育Wiki網站由臺北市立大學教育系維護= 電話: 02-23113040#8413Email: wiki.tmue@gmail.com 教育Wiki MistyLook for WordPress originally by Sadish Bala 本頁面已經被瀏覽174次。 此頁由 教育Wiki使用者Edwikirwc 於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12:44 的最後更改。 本站的文字內容除另有聲明外,全部以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條款授權使用。 隱私權政策 關於 教育Wiki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