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FenBan.Net首页

BianBan.Net完美定义智能分班软件标杆

关于均衡编班的搜索

三评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_教育时评_中国教育新闻网-www.jyb.cn 记录教育每一天!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热点聚焦|媒体专栏|观点交锋|各抒己见|一家之言|网友声音|看图说话|新闻语录|热点专题|国内教育|国际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时评 > 基础教育>正文 三评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www.jyb.cn 2013年09月13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减负”要与招考制度改革共振向前——三评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近日,教育部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两次在全社会公开征询意见,引发了热烈讨论。大家既有期盼,也有顾虑。从学校和家长层面看,他们的最大顾虑是,减负是否会影响孩子将要面临的小升初,是否会影响今后的中考和高考。消除学校和家长的顾虑,必须严格规范小升初招生制度,加快推进中考和高考制度改革,从制度层面为小学生减负提供切实保障。   小学生减负必须以规范的小升初招生制度作支撑。今天的小学生课业负担为何如此之重?升学压力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确保孩子能够升入一所好学校,学校和家长都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十条规定》中的“阳光入学”、“均衡编班”,直指当前小学招生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毕竟违背政策规定的暗箱操作有损教育公平。但笔者所要强调的是,“阳光入学”、“均衡编班”不只局限于小学招生,从制度保障的视角看,在小升初招生过程中能否真正做到“阳光入学”、“均衡编班”,更会直接关乎小学生减负的成败。   小升初招生实行“免试就近入学”,这是《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原则,但现实中的种种做法不免让人产生怀疑。在小升初的招生过程中,各种考试、测试和面试花样繁多,不同的考级证书大显神威,初中入学的分班考试大行其道,重点班、实验班见怪不怪。如果这样的情形继续存在,即便是学校减轻了负担,家长自然还会去增加负担,这其中不只是简单的思想观念问题,还有更重要的利益诉求问题。因此,小学生减负必须以规范的小升初招生制度作支撑。在“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下,要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合理调整片区,确保每个片区内都有家长认可的优质初中学校,使孩子在就近入学的原则下拥有更加公平的机会。同时,要严格禁止小升初招生中的各种考试及其变相考试,招生录取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取缔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培训班,切实规范小升初的招生秩序。   小学生减负必须以中考和高考制度的改革作支撑。中考和高考制度改革与小学生减负之间的关系,看似不那么紧密,其实不然。学校和家长都会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他们瞄准的是让孩子上好高中、上好大学。如果小学阶段减轻了负担,而今后的中考和高考重又回归到激烈的分数竞争当中,他们对今天的减负存有顾虑也就不足为怪了。《十条规定》中的“不留作业”、“规范考试”、“一科一辅”、“严禁违规补课”、“等级评价”等举措,主要针对的是目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重复训练、应试备战、分分计较的实际状态。但这些具体的减负举措如果不能与今后中考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思路相衔接,减负恐怕难以落到实处。   应当说,中考和高考的改革走向,在一定程度上会左右学校和家长减负的决心,也会影响某一项具体减负举措的执行力度,因此,小学生减负必须以中考和高考制度的改革作支撑。在今后的中考改革中,要推进招生录取标准的多元化,改变单纯以分数录取学生的做法;要推进综合素质评价与招生录取的“硬挂钩”,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要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等级呈现”,切实解决招生录取中分分计较的问题。同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是今后高考改革的基本方向,要逐步建立以学生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的高校招生制度,切实改变用单一标准评价和选拔学生。这样的改革思路,将会有助于消除学校和家长对减负的种种担心和顾虑,也唯有如此,减负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尽管减负需要制度改革作保障,需要标本兼治,需要有一个持续的过程,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就此等待,事实上相关改革的制度设计已启动。减负工作不妨从容易做的先行做起,相关改革同步跟进。从这个意义上说,《十条规定》无疑是一个好的开端。(编辑部)   《中国教育报》2013年9月13日第3版   评价治标 均衡治本——一评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以往,相关文件的核心减负措施都围绕着作业、考试(评价)、教辅书和补课这四项标志性问题展开。而教育部日前发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将四个针对“显标”的核心措施扩展到了入学、编班、教学起点等“本”的方面,可谓几十年来减负类规定中涉及面最广的一个文件。因此,该规定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减负规定,它指向的是小学教育如何彻底实行均衡发展的问题。【详细】 减负应严守不减效底线——二评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减负应该综合治理,不能各自为政。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其中,有学校的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原因。现在,在减负的问题上,往往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孤军奋战,这是不可取的,也是难以奏效的。由于应试升学的推动,减负会出现“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情况。从世界范围,尤其是东亚国家和地区来看,教育部门和学校减负,会激发家长和社会办学机构联合起来给学生增负。同时,如果地区之间学校的减负工作失去平衡,有的减负,有的不减,有的减少,有的减多,这样的减负势必难以持久。【详细】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周玲玲}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公开征集考题是教育改革的 孩子的童年不应在“撑竹筏 全国娃娃学英语不妥,当急 教师节“送礼风”是怎么刮 重奖一线教师是个好导向 考研大限,除了年龄还有多 “开宝马的山村教师”可否 小学英语课,究竟该不该取 教师若“低就” 待遇应“ 重塑师德比调整教师节日期 全部 资料 专题 新闻 搜索 阅读排行更多 热点聚焦更多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中教评论:讲台应成为大学教授的荣誉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公开征集考题是教育改革的明智之举 对汉字的变化,不必杞人忧天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二评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彰显文化价值 “撑竹筏上学”也许是外人想像出的悲情 中国教育报社论:以崇高的师德塑造未来 观点交锋更多 保护未成年人还须补上哪几课 家庭作业怎成“家长作业”? “雷人”校规病在何处 “积分入学”能否通向公平? “减负令”为啥家长不领情 高校招聘辅导员,是否需要博士门槛? 父母学历职称怎成入学最重砝码? 争建生源基地,为育人?为掐尖? 按“分”选座:高招还是花招? 励志故事“脱困”,传递多维信息 媒体专栏更多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人民论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何避免脱离群众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光明专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人民论坛:反“四风”须铲除个人主义 热点专题更多 聚焦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40岁4000万,是励志还是拜金? 大学生在校需要学习“工农兵” 高考加分政策,你怎么看?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奖,还是不奖? 怎样看”保护学生“写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大学教授为何总是斯文扫地? 春天,该不该让孩子去放飞 评选”三好学生“,停止?继续? 三十年内外 品读高考大众心态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 制作单位:中国教育报刊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