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FenBan.Net首页

BianBan.Net完美定义智能分班软件标杆

关于均衡编班的搜索

当政策遇上现实 减负能否真还孩子快乐童年 A02-重点·声音-上海法治报 A01版:头版A02版:重点·声音A03版:重点·声音A04版:法治综合A05版:法治社会A06版:法治庭审A07版:法治中国A08版:法治中国B01版:法苑周刊B02版:非常官司B03版:案件写真B04版:婚姻档案B05版:中外案志B06版:法治论苑B07版:法治随笔B08版:前沿观察 首页即时播报电子报上海国内国际财经评论娱乐体育社会生活图片视频专题投票邮件报放牛社区 订阅本报 日期检索 本期头版 本期内容导航 本期版面导航 收藏 上一版 下一版A02:重点·声音 当政策遇上现实 减负能否真还孩子快乐童年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默认大小 上一篇下一篇 教育部出台《小学生减负》十条新规 被指执行难 当政策遇上现实 减负能否真还孩子快乐童年 2013年08月28日 A02 :重点·声音 稿件来源: □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不留作业……日前,教育部公布 《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近年来,对于五花八门的“教育减负规定”,公众其实并不陌生,甚至早已司空见惯,但究其执行成效,却很难令公众满意。  《规定》 一出,立即引发社会热议,人们在表示欢迎的同时,也有家长和教育界人士对其操作性提出质疑。当政策遇上现实,新规是否切实可行?一纸禁令能否真的还孩子一个快乐童年?  教育专家认为,减负令缺乏问责机制,是治标不治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只有正视学生学业负担重的深层次原因,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缓解择校热,改革中高考制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减负才可能具有现实可行性。  聚焦  教育部公布“减负十条”征民意  日前,教育部出台 《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并公开向民众征询意见。  该规定从入学、编班、教学、作业等十个方面对小学生减负作出具体规定。根据教育部此次公布的征求意见稿,小学招生要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编班。严禁以各种名目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等等。  该项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布后,立即引发社会各界热议。对于教育部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对策,不少家长表示欢迎,但也有一些教育界人士对其操作性提出质疑。  热议  “零起点”教学能否止住“抢跑”的脚步?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少学龄前儿童的父母会让孩子提前学数学、学拼音等。针对此次规定的“零起点”教学,有家长叫好并希望能落到实处的同时,也有不少家长和老师表示出担忧。  “‘零起点’ 的说法听上去很美,但实际上还是要面临许多问题,比如最不可能避开的就是‘择校热’ 及各种 ‘入学考’”,有个6岁女儿的市民金先生告诉记者,对于最初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想法,自己不再坚定。毕竟现在一些小学在挑选学生时,还是会看重小孩掌握了多少知识。看到周围别的小孩都在上培训班,金先生也尽量让女儿去学,“就怕学校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到时吃亏的还是孩子”。  市民王先生的女儿不久前刚顺利通过普陀区某小学的入学考,马上准备上一年级。王先生告诉记者,当时的入学考题目包括看图说话、猜谜语等等,“如果没有提前学,拼音和字都不认识,你连题目都看不懂,别说答对题目了”,王先生有些庆幸当初给女儿报了培训班,平时在家里也教女儿识字。王先生表示,“实行 ‘零起点’,还是得先解决入学门槛的问题”。  记者从沪上一家儿童培训机构了解到,今年的暑期拼音班等都已经结束,仅位于徐汇区的培训点,就有120个学龄前儿童前来培训,最小的才3岁。“除了学龄前儿童,还有不少已经上小学的孩子也会来上课”,该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从不少小学了解到,真正“一张白纸”进入学校的学生的确不多。一位老师称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班上20名学生中有18个孩子曾经学过拼音。  而当下“抢跑”情况普遍存在,要实行“零起点”教学,对于老师的教学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很多孩子已经在入学前学过拼音、加减法等,如果“不得加快教学进度”,还按部就班地安排,“学生上课很可能就不认真听讲,养不成好的学习习惯”,有老师表示。  也有老师认为,家长应该调整心态调整观念,“小学是有课程要求的,对教学进度也是有严格的计划和控制的,所以家长不用担心老师会因为一些孩子学过就不教另外一些孩子。对于一上来有些跟不上的孩子,老师还会单独给予辅导。事实上,开始的差距并不代表未来,这种因为 ‘提前学’ 而带来的优势很快就会消失”。  小学生不留书面作业真的可行吗?  《规定》 中提出,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这在不少家长和老师看来,“不太现实”。  谢先生的女儿是本市徐汇区某小学五年级学生,他认为小学生不留书面作业的规定并不现实。“我感觉不布置作业是不可能的,小孩子放学回家如果真不留作业就贪玩了,正所谓三天不练手生,有考试的情况下,家庭作业多多少少还是得有点。”  很多在一线教书的教师也有同感,称小学不留作业,“恐怕难以落实”。采访中,本市某高校附属小学一名语文学科带头人表示,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都是因人而异的。比如有的学生教一遍就会了,有的孩子可能要多写几遍多练习几遍才能掌握,这就需要课后巩固。“一点家庭作业都不留,也是违反学习规律的,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都是指学习要不断温习、不断练习。就拿作文来说,不写怎么能提高,但老师总不可能让所有孩子的作文都在课堂上写吧?”  另一名小学老师也告诉记者,他并不反对让孩子以实践的方式来完成作业,但前提是实践也需要基础知识。“即便学校里不布置学生做作业,但是学生课外的负担更加沉重,现在普遍的情况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并不是说学校不布置作业了,就是减负了。”  在减负的新规中,对于“不留作业”和“规范考试”的提法,也引来不少专业人士的质疑。在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华桦看来,规定对“不留作业”的含义制定得比较绝对,“留书面作业本身并没有问题,关键是作业的内容、形式。比如将某个词抄写50遍,这种我们不支持,但可以布置一些开放式体验式的作业,不能就这么一刀切”。   措施  黄浦、金山两区年初已试点  记者了解到,其实针对上幼儿园的孩子盲目学英语、拼音、认字等“赶跑”做法,今年年初,上海相关主管部门已推出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小学一年级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即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进度实施教学;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学业评价严格实行等第制。这一规定已在黄浦、金山两区的小学进行试点。  据媒体报道,金山区作为首批试点区之一,已成功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金山的幼儿园大班孩子,可以轻松升入小学; 金山的小学,会把“一字不识”或“既不会拼音也不会算术”的孩子,按小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会他们。  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零起点”的推出还需要家长转变观念。以小学语文为例,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需要掌握352个生字,其中仅110个需要会写,其余只要认读即可。如果家长和老师不放心,拔高要求,无疑会增加孩子的负担。同时她也表示,一些民办小学在挑选学生时,也应多侧重考量孩子的创造能力、倾听习惯、学习兴趣等,而不是看谁儿歌背得熟、认字认得多。  建议  建立明确问责机制 杜绝有禁不止  华桦认为,教育部出台该项规定无疑是想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希望小朋友能有个放松快乐且有利于成长的童年。但具体就规定而言,相对来说还比较空,要落实到教学层面还有一定难度。  比如,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虽然我国近些年教育资源有所丰富,但优质的教育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即便是学校可以做到不留作业,对于不少学生家长来说,出于小升初、高考的压力,还是不敢减负、不愿减负。  知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教育部出台减负令的初衷无疑是好的,有关减负的规定也符合教育的规律,但一直难以走出执行难的怪圈,主要是缺乏相应的问责机制。  “减负令缺乏问责机制,总是在颁布时起到一定的作用,之后又故态复萌”,熊丙奇表示,没有明确的问责规定,即便就是有规定,也只在执行之初象征性抓典型,随后就不了了之。此次教育部新推的10项减负规定,如果不明确严肃的问责,则其执行前景不容乐观,“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别把减负变成行为艺术”。  完善教育制度 转变资源配置模式  从1988年,国家教委发布 《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到2000年教育部发出的 《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再到201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对于学校减负的规划。围绕“减负”,中国各级教育部门的三令五申已持续几十年,然而,年年出台的减负招式,却被舆论称为“雷声大,雨点小”。  在熊丙奇看来,从本质上来说,减负令是治标不治本。中国中小学生的负担之所以无法真正减下来,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义务教育严重不均衡,其二,中高考制度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考试升学还是用单一的分数标准选拔评价学生。  义务教育严重不均衡,存在“幼升小”、“小升初”的择校热,“在 ‘幼升小’ 择校的压力之下,就连幼儿园已出现小学化的趋势,更别提小学生的学业压力了”,熊丙奇表示。我国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责任,但总体而言义务教育不均衡的状况并没有得到解决。熊丙奇建议,要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必须加大教育的投入,同时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打破现存的择校利益链。  熊丙奇认为,在每分必究的升学录取制度指挥下,学校、老师、家长、学生都被应试化,在这种情况下,减负令要求小学不要考试、不要百分制打分、不要排名,只是听上去很美,就是学校做到了这一点,校外增负也是必然。“如果中考高制度依旧是以单一的分数来评价选拔学生,那么我们的减负是根本没有出路的。”  熊丙奇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只有正视学生学业负担重的深层次原因,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缓解择校热,改革中高考制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减负才可能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关链接  ●1955年7月,教育部就发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减负文件 《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  ●1964年,教育部临时党组颁布《关于克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现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报告》。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学生负担太重是不好的,今后仍然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纠正。”  ●1988年5月11日,国家教委专门发布 《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  ●1994年11月10日,国家教委颁布 《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  ●2000年1月7日,教育部向全国各地中小学发出了 《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  ●2009年4月22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再一次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将“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制度”写入教育规划纲要中。 解放日报 - 新闻晨报 - 新闻晚报 - 申江服务导报 - 新闻晨报社区报 报刊文摘- I时代 - 房地产时报 - 上海法治报 - 支部生活 - 讲刊 - 人才市场报 - 上海学生英文报 解放牛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爆料 上海阿耳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