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FenBan.Net首页

BianBan.Net完美定义智能分班软件标杆

关于均衡编班的搜索

三评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无锡教育网 今日是: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登录免费注册--> {username},您好!欢迎你的回来。 会员中心|退出登录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政务公开 惠民中心 邮箱登录 教育博客 网站首页 | 新视传媒 | 政务公开 | 教育督导 | 基础教育 | 高教职教 | 无锡招考 | 语言文字 | 关爱工作 | 特殊教育 | 家长学校 锡城教育 | 国内教育 | 学校快讯 | 深度视点 | 校园采风 | 国际教育 | 学生心理 | 梁溪书苑 | 校长视点 | 学术交流 | 教育人物 教育随笔 | 招生考试 | 教育论坛 | 教育博客 | 教育微博 | 新视微信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您现在的位置: 国内>> 深度观察>> 正文内容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三评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3-09-22 点击数: 次 “减负”要与招考制度改革共振向前——三评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近日,教育部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两次在全社会公开征询意见,引发了热烈讨论。大家既有期盼,也有顾虑。从学校和家长层面看,他们的最大顾虑是,减负是否会影响孩子将要面临的小升初,是否会影响今后的中考和高考。消除学校和家长的顾虑,必须严格规范小升初招生制度,加快推进中考和高考制度改革,从制度层面为小学生减负提供切实保障。   小学生减负必须以规范的小升初招生制度作支撑。今天的小学生课业负担为何如此之重?升学压力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确保孩子能够升入一所好学校,学校和家长都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十条规定》中的“阳光入学”、“均衡编班”,直指当前小学招生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毕竟违背政策规定的暗箱操作有损教育公平。但笔者所要强调的是,“阳光入学”、“均衡编班”不只局限于小学招生,从制度保障的视角看,在小升初招生过程中能否真正做到“阳光入学”、“均衡编班”,更会直接关乎小学生减负的成败。   小升初招生实行“免试就近入学”,这是《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原则,但现实中的种种做法不免让人产生怀疑。在小升初的招生过程中,各种考试、测试和面试花样繁多,不同的考级证书大显神威,初中入学的分班考试大行其道,重点班、实验班见怪不怪。如果这样的情形继续存在,即便是学校减轻了负担,家长自然还会去增加负担,这其中不只是简单的思想观念问题,还有更重要的利益诉求问题。因此,小学生减负必须以规范的小升初招生制度作支撑。在“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下,要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合理调整片区,确保每个片区内都有家长认可的优质初中学校,使孩子在就近入学的原则下拥有更加公平的机会。同时,要严格禁止小升初招生中的各种考试及其变相考试,招生录取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取缔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培训班,切实规范小升初的招生秩序。   小学生减负必须以中考和高考制度的改革作支撑。中考和高考制度改革与小学生减负之间的关系,看似不那么紧密,其实不然。学校和家长都会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他们瞄准的是让孩子上好高中、上好大学。如果小学阶段减轻了负担,而今后的中考和高考重又回归到激烈的分数竞争当中,他们对今天的减负存有顾虑也就不足为怪了。《十条规定》中的“不留作业”、“规范考试”、“一科一辅”、“严禁违规补课”、“等级评价”等举措,主要针对的是目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重复训练、应试备战、分分计较的实际状态。但这些具体的减负举措如果不能与今后中考和高考改革的总体思路相衔接,减负恐怕难以落到实处。   应当说,中考和高考的改革走向,在一定程度上会左右学校和家长减负的决心,也会影响某一项具体减负举措的执行力度,因此,小学生减负必须以中考和高考制度的改革作支撑。在今后的中考改革中,要推进招生录取标准的多元化,改变单纯以分数录取学生的做法;要推进综合素质评价与招生录取的“硬挂钩”,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要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等级呈现”,切实解决招生录取中分分计较的问题。同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是今后高考改革的基本方向,要逐步建立以学生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的高校招生制度,切实改变用单一标准评价和选拔学生。这样的改革思路,将会有助于消除学校和家长对减负的种种担心和顾虑,也唯有如此,减负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尽管减负需要制度改革作保障,需要标本兼治,需要有一个持续的过程,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就此等待,事实上相关改革的制度设计已启动。减负工作不妨从容易做的先行做起,相关改革同步跟进。从这个意义上说,《十条规定》无疑是一个好的开端。 [添加收藏] 更多 上一篇:二评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09-22 ] 下一篇:四评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09-22 ] 推荐信息 教育部:全国5.78万个教学点享…两会关注:“放水养鱼”壮大民…未来课堂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中央文明办就推进志愿服务制度…江苏代表支招“史上更难就业季…江苏高考新方案英语倾向以分计入两会代表委员求解“深化教育领…代表委员热议“再增长10%”:…两会内外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优… --> 热点新闻 关于认真做好江苏省第十三批特…关于印发《2014年全市初中毕业…江苏全面取消中小学借读 一人…2014年春季无锡市区公办中小学…关于开展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关于命名无锡市“五星级(团)…关于命名2012-2013年度无锡市…关于印发《无锡市教育工会2014…以改革为动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关于公布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三年援疆路 一生边疆情——记… 主办单位:无锡教育电视台 无锡市电化教育馆 联系电话:82829033 技术支持:无锡中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无锡教育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进进行浏览 苏ICP备050119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