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FenBan.Net首页

BianBan.Net完美定义智能分班软件标杆

关于均衡编班的搜索

孟州:三大战略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全站检索 资讯 资料 第2版:新闻 标题导航 让学生都吃上放心饭 孟州:三大战略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罚款班规”不能改过了之 视觉新闻 全国中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揭晓 新闻集装 返回本版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0年04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孟州:三大战略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孟州:三大战略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通讯员 耿娟娟/文图 “几年前,我们学校还是一个破旧不堪的窑洞学校,整个校园分布在4个不同高度的平面上,学生和教师只能在简陋的窑洞中学习办公。”位于孟州市西部岭区的槐树乡初中校长行建设告诉笔者,“如今我们学校教学楼、办公楼、餐厅、宿舍楼、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应有尽有,不仅布局合理而且设施齐全,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都得益于市里实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市里先后投资近1000万元,让孩子们告别了窑洞教室、走进了新建的校园,也让我们的教师拥有了自己的电子备课室。”槐树乡初中的华丽转身仅是孟州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步伐。近年来,以均衡促发展,以发展促提高,改善教育民生,保障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在孟州大地铿锵有力。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落差”逐步缩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格局初步成形。政策倾斜,改善办学条件,让薄弱学校“底气十足”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缩小城乡之间甚至同一区域学校差距,是教育均衡化的前提。孟州市委、市政府将此作为实施教育优先战略的重要抓手,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孟州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孟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和《孟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制度》等文件。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多次就学校布局、师资调配、均衡发展等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协调解决,为孟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教育均衡的核心是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孟州市教育局局长梁永祥经常把“教育均衡不是齐步走,不是简单的削峰填谷”挂在嘴边。他多次强调:“要给予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更多的政策倾斜和支持,通过多元手段,拉长短板,提谷齐峰,改善弱校办学条件,扩大弱校办学规模,增强弱校教育实力。”2001年以来,孟州市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农村初中食堂改造等工程,重点向农村学校投入资金5680万余元,通过撤销、合并、迁建等形式进行了中小学布局调整,至2006年基本到位,全市共撤并小学83所、初中11所,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差距。据了解,从2007年至今,该市安排的24个校舍改造项目全部放在了农村学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对于城区薄弱学校,该市在项目建设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持,先后投资200多万元为赵唐小学新建了教学楼和综合办公楼;投资80余万元征地15亩为会昌一中新建了运动场;投资200多万元为河雍中学新建1幢教学楼,并对校园环境进行改造;2008年,市委、市政府投资1000万元全面收购并维修英才双语学校,成立了公办性质的韩愈小学,新增教学班27个,为城区小学分流学生1400余人,有效解决了城区小学大班额问题,促进了教育公平,赢得了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农村学校有了“成规模、聚人气”的校园环境后,孟州又将增添教学装备、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作为重点,再次向农村及薄弱学校倾斜,逐一完善内部设施。据了解,2002年至今,孟州先后投入资金1500万元在全市11个乡镇办事处的110余所项目学校实施现代农村教育信息化工程,让偏远的西部岭区学校也拥有标准化的“四室”(光盘播放教室、卫星接收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让那里的教师也用上了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过卫星传播、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开展多样化教学,丰富了课堂内容,激发了学生兴趣;2007年以来投入600余万元为农村薄弱学校配发大量图书、理化生仪器、体艺器材等设施,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农村学校购买仪器30%的奖励,奖励资金100余万元。如今,在孟州可以说农村的信息不再闭塞,教育不再落后。为进一步拉长“短板”,孟州在教育经费方面也侧重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2007年至今,该市已向薄弱学校增拨公用经费、教科书结余资金扶持经费700余万元。办学条件的改善,使农村孩子成为最大受益者。实实在在的政策倾斜,每一项都剑指教育均衡发展,随着三项倾斜政策的逐步落实,孟州农村、城区薄弱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城乡间、校际间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加强培训,合理流动,让教师队伍生机勃勃“城乡、校际师资力量存在差距是学校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均衡配置各校师资,才能谈得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孟州市主管教育副市长王荔的话语,坚定了孟州均衡教师队伍的决心。据统计,孟州现有专任教师近3000人,其中2/3在农村任教。为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拉近城乡师资差距,该市出台《孟州市教师教育基金使用暂行办法》,实行“零培训费制度”,对参加市内培训的教师全额免费,2009年9月孟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每年再增加30万元教师培训经费。强有力的经费保障,激发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2007年以来,该市已有139名省级、323名市级农村骨干教师远赴上海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等高校学习。据了解,该市近年招聘的437名高学历青年教师,全部补充到师资薄弱的农村学校任教。针对城区校际师资不均现象,该市于2007年在城区实验中学、会昌一中、河雍中学3所初中开展了教师交流试点工作,安排城区实验中学16名教师到会昌一中和河雍中学任教,会昌一中、河雍中学教师到城区实验中学任教。这些政策和措施让孟州教师队伍最薄弱的环节也变得血脉畅通、筋骨强壮,实现了城乡、校际师资趋于均衡。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是带动薄弱学校师资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孟州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城镇教师参加评优、评先、晋升职称必须有一年以上支教经历,并为参加支教、顶岗教师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几年来,该市已陆续安排7批84名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农村和薄弱学校教师待遇,给予他们厚爱,是孟州均衡城乡师资的又一举措。一方面经济上给实惠,孟州抓住义务教育教师实施绩效工资的契机,实行农村教师补贴制度,农村教师按学校偏僻状况,每月比城区教师多领40或80元工资。另一方面政治上给地位,每年的教师评模评先、职称晋升指标优先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如此的厚爱,调动了教师服务农村、服务岭区教育的积极性,也为薄弱学校稳住了师心、留住了人才。疏堵结合,特别关注,让各校生源趋于稳定以前每到四五月份,许多小学毕业生家长就开始为孩子的择校奔波忙碌,目标很直接:3年以后能上所好高中。为遏制愈演愈烈的择校风,孟州采取了疏堵结合的办法。一是实行省级示范性高中“分配生”政策,并在下达“分配生”指标时向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倾斜,录取时则根据各乡镇初中指标数和考生志愿,按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此举意味着乡镇普通初中的学生不管就读哪所初中,只要是本校的优秀学生,都有机会进入省示范高中。这一举措从制度上刹住了初中择校风,也为各乡镇中学留住了优质生源。二是严把招生关口,实行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制度,学生凭户口本、入学通知书到指定的学校报名,严格学籍管理,严禁学校跨区域招生。三是印发《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师资、均衡编班的指导意见》,化解“择班择师”现象,各学校依照招生名单,根据学生性别比例,将新生均衡分配到各个班级。调配教师时,先确定班主任,然后根据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个性特长、年龄结构、综合素质等情况,综合平衡,合理搭配,均衡配置。“我是个不幸的孩子,爸爸出车祸走了,妈妈改嫁了,我靠爷爷、奶奶抚养,可爷爷、奶奶都是残疾人,靠给人糊花圈生活,我真担心不能像小伙伴一样上学学习。儿童节那天,市委书记胡伯伯找到我,和我结成帮扶队子,并给了我300元钱,鼓励我好好学习。我高兴极了,突然间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这是孟州市城伯镇城伯村晓晓(化名)同学记在日记里的一段话,也是孟州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中的一个细节。从2007年5月起孟州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胡小平为组长的留守儿童关爱行动领导小组。2007年六一儿童节,该市在城伯镇召开了关爱留守儿童献爱心现场会,市领导和各乡镇办事处、局委主要负责同志每人认领资助1名留守儿童。市教育局组织教师担当代理父母,动员有条件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关爱行动”让留守孩子在校暖了心、家长在外安了心。从2004年起,孟州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并于2008年春季开始同步免除城区和农村中小学杂费及书本费,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一个学期;设立“孟州市扶困助学基金”,累计为223名家庭困难高中生发放扶困助学金12.27万元;下发《孟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有关问题的通知》,让627名外来人员子女全部就近到公办学校就读,并享有同其他学生一样的待遇;2007年率先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每人每年补助1360元,实行全免费教育,并向特困生发放650元生活补助;同时大力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入学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被确定为“国家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单位”。实践证明,种种举措对控制中小学生辍学起到了积极作用。突出特色,规范办学,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终极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蓝天下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平等地接受优质教育,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终极目标。孟州市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落脚点准确地定位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学校构建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如今,孟州市中小学校都把营造文化氛围和打造特色学校作为发展的有力抓手。“相信自己,每天都能进步”“挥毫写精典,翰墨香校园”“干沟桥小学四字歌”等行为规范、书法墨迹在校园、教室、走廊处处可见,“墙壁会说话,角落有文化”的浓厚氛围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着熏陶和教育。孟州市教育局积极鼓励学校培育、发展特色项目,利用本土文化,通过校本课程传承孟州传统。韩愈中学的“韩愈文化”,花园小学的“硬笔书法、古诗词诵读”,河阳中学的“书香校园”等一批批特色学校相继涌现,2008年该市12所中小学被评为焦作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只有规范办学行为,才能有力推进素质教育,才能保证学生的智力、道德和身心全面发展,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提高教育质量。孟州市教育局出台各种保障措施,使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特别是体音美、综合实践活动课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已深入人心,在全省“晨光”体育活动、中小学生运动会及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孟州市连续获得多个奖项。孟州教育日新月异的变化,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委副书记、市长魏超杰在新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就深入教育部门为大家加压鼓劲儿。他说:“促进教育公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坚定信心,克难攻坚,确保教育均衡化发展目标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该市连年对教育的投入验证了市委政府的决心,教育经费年年实现“三个增长”:2009年,全市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6.9%,而预算内教育拨款却增长22.8%,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小学、初中分别增长15.3%、19.5%,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增长23.2%、初中增长19.3%;全年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1333万元全部用于教育事业。如今,在孟州,城乡学校日益改善的办学条件,专业素养不断提升的师资队伍,无不让我们相信:踏踏实实走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道上的孟州,距离城乡优质教育“无缝对接”的目标已经为期不远!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学生都吃上放心饭 孟州:三大战略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罚款班规”不能改过了之 视觉新闻 全国中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揭晓 新闻集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