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决定》解读:如何破解义务教育择校难题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法规文件-政策解读 您的浏览器已禁用JavaScript脚本,这会影响您的正常访问。为了拥有更好的浏览体验,请 查看这里启用脚本。 [ 无障碍浏览: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界面放大 界面缩小 高对比度 开启辅助线 无障碍操作说明 ] 中国政府网| 省委| 省人大| 省政协 无障碍浏览 政务微博|政务邮箱|WAP门户|ENGLISH | 繁体中文简体中文 RSS订阅|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湖南概况 政务公开 网上办事 公共服务 互动交流 湖南经济 湖南文化 湖南旅游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规文件 > 政策解读 首页>政务公开>法规文件>政策解读 --> 三中全会《决定》解读:如何破解义务教育择校难题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2014年02月07日2014-02-07 08:23:00 【字体: 大 中 小】 破解择校难题,是《决定》围绕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所选取的重要改革突破口,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破解公办学校的择校难题,是回归义务教育强制性、免费性、普惠性本质要求的应有之义,是着力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教育公平公正、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客观要求。按照《决定》的要求,根本之策在于切实缩小校际差距,主要有3个方面改革要点。 第一,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必须依法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投入体制,完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在此制度基础上,再看办学条件,各地政府应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均衡配置、合理布局,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重点是“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巩固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的成果,从根本上改造薄弱学校,尽快使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利用改扩建劳务输出大省和特殊困难地区农村学校寄宿设施等项目工程,显著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基本满足需要。预计到2020年,全国将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弱化对公办学校择校的外部刚性需求。 第二,实行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全面提高所有公办学校的校长教师水平,将是标本兼治破解择校难题的重要举措。《决定》明确提出实行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对绝大多数地区而言,主要是在县(区)域内操作。各地政府应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因地制宜地建立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明确规定校长在同一学校的连任期限,同时,规定教师包括骨干教师须按每年不低于教师总数的一定比例开展交流,城区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务(职称),须有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定年限的经历。继续加大城镇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原优质公办学校教师对口支援薄弱学校的力度,有条件的地区还可试行校长教师跨区交流轮岗。 第三,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要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和信息公开制度,招生不得依据任何获奖证书和考级证明,县区教育行政部门须利用公告、网站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开每所小学、初中的招生计划、范围、程序、时间和结果,积极推行网上报名招生。学生入校后,将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编班。编班过程要邀请家长和相关人员参加,接受各方监督,禁止以各种名目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相应地,加速弱化择校压力的措施还包括:严查选拔生源“占坑班”;制止跨区域招生行为;严禁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除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可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学校外,一律不得以特长生名义招生;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前提下,由民办学校提供选择机会。 信息来源: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责任编辑:骆敏 分享到: 相关阅读 主办单位:湖南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湖南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 省政府值班电话:0731-89990001 省政府门户网站联系电话:0731-82214481 备案号:湘ICP备05000618 法律顾问: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 技术支持:湖南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