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FenBan.Net首页

BianBan.Net完美定义智能分班软件标杆

关于均衡编班的搜索

虞国庆:改革创新 进一步推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虞国庆 南昌教育均衡 江西,教育,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江西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 虞国庆:改革创新 进一步推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虞国庆:改革创新 进一步推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江西教育频道: 2010-12-17 9:37:04 新闻热线:0791-86317212 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长 虞国庆   (2010年12月13日在第二次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为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2009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精神,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赣府发[2010]15号)要求,总结、交流近年来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经验,研究、部署全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工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决定在南昌市召开第二次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上午,大家实地考察了南昌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情况。刚才,南昌市教育局和分宜县、泰和县、浔阳区、德兴市人民政府等5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他们的经验都很好,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教育部对江西历来十分关心支持,基础教育一司杜柯伟副巡视员专程到会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杜副巡的讲话,站在全局的高度,就贯彻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了深入的阐述,既充分肯定了我们的成绩,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希望,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认真落实。下面,我就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进一步增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信心   2008年我省在新余市召开第一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会以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加强农村和薄弱学校建设、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择校热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涌现出一批成效显著的先进典型。东湖区、渝水区和上高县于去年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西湖区、分宜县、泰和县今年被评为首批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浔阳区、樟树市、崇义县、德兴市等地工作也取得了很好成绩。回顾两年来的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下发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各地党委、政府认真贯彻省政府文件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切实加强了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不少的市、县(区)政府制定下发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应文件,成立了以政府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教育、财政、发改等部门为成员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南昌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教育副市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并出台了《南昌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参与支持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格局在我省逐步形成,为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   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我省从2007年开始,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加大经费投入,把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纳入“民生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四个同步”和“一个提前”,小学生、初中生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提前一年达到中央要求。2007至2010年,我省安排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预算资金117亿元。今年我省开征了地方教育附加,今后每年将增加8至10亿元的教育经费,专项用于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提高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各地以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契机,把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切实加大经费投入,认真落实教育经费分担责任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进一步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加大了对经济困难地区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经费保障机制的进一步建立,为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费保障。   (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全省在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等工程建设的同时,着力推动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农村初中工程”、“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城市义务教育大班化小班工程”、“农村中小学配套设施和农村初中实验室建设工程”和“教育赠款工程”等六项新的教育工程项目,开工学校达2767所,建设单体建筑物4893栋,开工建筑面积49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67万平方米。这些项目主要面向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极大改善了广大中小学办学条件,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中小学校网点布局进一步优化   各地结合推进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建设、调整乡村建制和人口变动等情况,把学校布局调整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就近入学、相对集中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调整了撤销了一批生源不足、办学质量较低的薄弱学校,加强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在城镇新区建设新的学校,推进教育园区建设,使学校布局更加趋于合理。赣州市、上饶市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了中小学布局规划。宜春市政府召开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经验交流会,并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分宜县按照“初中向县城集中、农村小学三、四年级向集镇靠拢”的思路,组织实施了“初中进城工程”,这些举措进一步优化了中小学网点布局,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为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2010年,我省首次实行了全省中小学教师招聘省级统筹,共招聘中小学教师6000余人。继续实施“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计划”和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定向招收师范生2500余人,招聘特岗教师2443人,为农村边远地区补充了一批优秀教师。同时创新培训模式,扩大农村教师培训覆盖面,2010年,培训中小学教师1万余人,为历年来培训人数最多的一年。为鼓励广大教师到艰苦边远地区从教,从2008年起,省政府设立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每年专项安排1亿元资金,对山区、库区、湖区等条件艰苦的边远地区教师发放特殊津贴。各地加强了教师的管理,新招聘的教师首先满足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需要,建立了校长和教师交流制度,通过支教、跟班、送教下乡及观摩教学等措施,大力提高农村师资水平。吉安市建立并完善了中小学缺编教师正常补充机制,新补充的教师70%分配到农村学校,保证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六)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进一步扩充   为进一步扩充城区义务教育优质资源,省教育厅今年开展了扩充城区义务教育优质资源改革试点工作,东湖区、西湖区、浔阳区、章贡区、信州区、吉州区、新干县等7个县(区)为全省首批改革试点地区。鼓励各地探索建立以优质学校为主体的教育共同体,帮扶带动薄弱学校建设。各试点县非常重视,开展了调研,制定了方案,通过优化学校布局、校际之间联合办学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城区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吸引力,缓解了择校热和大班额的矛盾。南昌市西湖区探索建立的学校捆绑发展、链式发展、孕育发展等办学模式,九江市浔阳区探索建立的融合发展、渗透发展、自主发展等办学模式,为整体推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为缓解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和大班额的矛盾,我省启动实施了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建设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筹集30亿元资金,安排3万亩土地,建设300多万平方米校舍,新增30万名进城农村学生,化解30万“大班额”矛盾。这项工作,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列入了全国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目前,20个试点县教育园区建设正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进一步创新   我们以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为重要抓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对照示范县的要求从办学条件、教育经费、师资力量、办学水平和教育机会等方面积极努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层层推荐评选,确定了西湖区、分宜县、泰和县作为全省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同时,对工作成效比较显著的浔阳区、樟树市和崇义县给予通报表扬,通过树立典型,辐射带动全省。   我们以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建设工程”为有力手段,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卫星宽带接收网络基本覆盖全省农村中小学的基础上,2010年我们启动了“班班通”试点,为40所农村中小学600个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时各地狠抓了远教工程的应用,有效推进了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我们以全面开展教育对口支援活动为有效形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教育厅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对口帮扶范围覆盖到全省,重点帮扶受援地区和学校加强软件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两年来,各市(县、区)按照要求,制定帮扶方案,在教师交流、教学管理方面,采取优质帮扶薄弱、城区帮扶农村的形式,认真组织开展帮扶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八)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   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各地按照省政府办公厅批转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校为主,对农民工子女一视同仁,与所在地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免交学杂费,免收借读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同时,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档案,从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给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为进城务工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南昌市划定29所城区初中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仅2009年该市城区初中就接收农民工子女子女初一新生7600余人。   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大力加强特殊教育工作,从2008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特殊教育专项经费,用于改善特教学校办学条件和加强特教师资培训,全省特教学校、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的特殊教育格局进一步完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逐年提高,特殊教育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省政府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建立健全了家庭生活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提高了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标准,将年人均补助标准由300元提高到小学生均500元、初中生均750元。2010年,全省共计为609.5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为40.32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通过设立助学金、奖学金以及开展“一对一、结对子”、“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形式开展帮扶,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九)义务教育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我们加大了规范办学行为的力度,促进教育管理上的均衡。省教育厅制定下发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15条规定,建立了分片包干制、督查制和月报通报制。各地按照省厅要求,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将划片就近入学、均衡编班、均衡配备教师、不设重点校和重点班等问题作为整治重点,加大督促力度。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治理,取得初步成效,教育资源得到均衡配置,违规办学行为现象得到较好遏制,社会给予了积极评价。   我们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质量上的均衡。组织开展“全省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读书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月”活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推动了各地、各校切实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大普通高中均衡招生比例,由2009年的25%-45%增加到30%-50%,促进了普通初中的均衡发展。各中小学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主要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得益于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社会转型期带来的新问题,我省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离国家的要求、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小的差距:一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的差距还较大,农村教育仍然薄弱;二是素质教育实施不平衡;三是义务教育优质资源总量不足;四是新建城区教育资源不足,大班额、择校等问题仍然突出;五是农村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这些问题有的是历史形成的,有的是新时期凸显出来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要正视问题,增强信心,认真总结,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准确把握内涵,进一步提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   义务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我理解均衡发展,至少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要缩小校际办学水平的差距,着力解决择校和大班额问题。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升办学水平。要建立和完善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促进教师和校长的合理流动。要深化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立重点学校和重点班。要探索建立以优质学校为主体的教育共同体,推动县域内城区优质学校扶助薄弱学校。扶助薄弱学校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通过抬高底部来缩小校际差距。因此,在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办出特色和水平,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第二个层次,就是要缩小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要积极探索构建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的模式,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工程项目、设施装备、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逐步缩小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差距。要在推进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建设的同时,适应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加强乡镇中心小学和乡镇初中建设,办好必要的村级小学、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第三个层次,就是要缩小区域教育水平的差距。省、设区市要根据财力状况,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同时通过项目、政策倾斜或对口支援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扶持和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从而推进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   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是为每个人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是为增强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做好充分准备的教育。因此,从均衡的内涵来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从均等教育机会来讲,要全面提高普及水平;二是从教育保障条件来讲,要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三是从教育保障水平来讲,要随着财力的增长不断加大经费的投入;四是从高质量发展义务教育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来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围绕均衡发展的三个层次和四点内涵,我们要充分认识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战略任务具有的重要意义。   (一)要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国情,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的政策,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和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支持力度。相继启动实施了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等一系列项目,建立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均受教育年限明显提高。这些重大举措有力地推进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与优越性。   (二)要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教育是各利益群体最多的社会事业之一,教育公平也就自然地成为人们评判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是国家提供同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共事业,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仅无法体现教育的公平与公正属性,还造成一些教育热点问题的持续升温。因此,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使义务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要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需要   教育均衡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即教育资源在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的合理配置,确保每个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学生有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让所有青少年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江西作为一个农业省份,农村人口众多,目前,城乡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因此,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四)要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长期以来,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努力探索和实践,但总体来讲,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全社会坚持不懈的努力。其障碍之一就是地区和学校间发展水平差距过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使薄弱学校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坚持以人为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因此,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提高每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从根本上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重要保证。   三、突出重点,进一步推动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是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不仅对推动未来10年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都强调,要把缩小义务教育差距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明确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和要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工作,2011年1月即将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审批通过后正式印发。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我省《规划纲要》都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   各地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筹领导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会议、文件及规划纲要精神,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采取有力的措施,有计划、有步骤重点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努力推动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明确工作目标,制定科学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   各地要依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原则,以大力提高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义务教育水平为重心,以县级行政区域内率先实现均衡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区域内学校与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过努力,力争在2012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奋斗目标。各市、县(区)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分步推进,统筹做好工作规划,明确工作任务、工作进度、实施项目和保障措施等,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要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打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   均衡发展的基础是办学条件的基本均衡。各地在经费保障、项目安排、资源配置等方面要充分体现教育优先发展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加大对农村地区、薄弱学校的倾斜支持力度,集中必要财力物力,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条件。   要进一步完善各级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义务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从2010年起,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2%足额征收地方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均衡城乡义务教育,改善办学条件。要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省生产总值比例,确保2012年达到4%。各地要加强财务管理,科学编制学校预算,确保资金分配使用及时、规范、安全和有效。   要全面落实办学标准。省教育厅将制定下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各县(市、区)对办学条件低于标准的薄弱学校,要制定限期改造计划,集中财力加快薄弱学校改造,通过继续实施“农村初中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努力使区域内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师资、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等办学条件尽早达标。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尽快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基本满足留守儿童寄宿的需要。   (三)要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优化中小学网点布局   各地要根据推进新型城镇化、调整乡村建制等情况,按照就近入学、相对集中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对于城镇,要确保新建、改建居民区的规划与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的规划同步编制和实施;对于农村,要加强乡镇中心小学和初中建设,确保不因布局调整而造成新的辍学问题。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科学的布局调整方案,既要有可行性,又要有前瞻性。   (四)要创新教育园区建设举措,全面完成教育园区建设任务   推动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建设,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各试点县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明确目标任务,科学制定规划,加大政府投入,多方筹措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既要符合建设标准,又要避免资源浪费。要落实优惠政策,减免有关税费,盘活土地资源,合理保障用地,如期和高质量完成园区各项建设任务,有效缓解城区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基本消除大班额现象。省教育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教育园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同时建立教育园区进度月报制度,定期开展督查,确保建设任务的顺利推进。   (五)要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均衡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要健全完善管理体制,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教师的招聘、录用、考核、调配等职能,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要健全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组织实施好“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满足农村师资需求。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教师素质。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教师队伍交流机制,鼓励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要完善教师编制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管理,配齐配足农村中小学音、体、美等紧缺学科专业教师,加快解决寄宿制学校配足管理人员、保卫后勤人员等问题。   要重视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全面落实并不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积极推进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改善农村教师住宿条件,稳定教师队伍。   (六)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本目在于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各地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要在继续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关注义务教育的内涵发展,更加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深入基层,开展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研究教育规律,科学决策,尽快提高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教学质量。   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深化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学校开齐开足课程,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建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制度,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要加强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省教育厅将加快建立基础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库。各地要充分利用远教工程等设备,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大面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要探索建立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学校、教师教育质量考核办法。   (七)要进一步加强特殊群体教育工作,不断促进教育公平   要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各地要通过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和“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推动特殊教育学校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教育质量,达到合格标准。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到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达到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6倍以上。要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   要进一步解决好进城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坚持“两为主”原则,进一步落实责任,按照“相对就近入学”原则合理确定接收学校,建立方便快捷入学通道。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建立完善关爱帮扶机制,加强法制教育、亲情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确保“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八)要着力解决教育难点热点问题,彰显均衡发展实效   要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各地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定,把规范办学行为作为“以县为主”管理的重要内容,细化要求,强化措施,把各项规定落实到每所学校。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认真纠正违规补课、违规办班、违规择校收费等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推进均衡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要加快化解“大班额”的步伐。认真落实省政府文件要求,加强城区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深化扩充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改革,下大力气解决大班额问题。   (九)要树立典范,加强督导,建立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机制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努力推动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制度,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继续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完善工作示范机制,加强创建工作指导,充分发挥示范县在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典型引领作用,通过典型示范,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对地方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制度,定期对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督促纠正区域内教育资源配置不当或学校差距过大的现象。   同志们,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实现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进位赶超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虞国庆   来源:中国江西新闻网   编辑:杨婷婷 新闻热线:0791-8631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