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FenBan.Net首页

BianBan.Net完美定义智能分班软件标杆

关于均衡编班的搜索

义教均衡合格县简报第8期 大足县教育委员会 督导工作 - 义教均衡合格县简报第8期 [研究动态]“四举措”,提高学校信.. [研究动态]“构建符合新大足区发展.. [研究动态]区教委2012教育政策.. [研究动态]区教委2012教育政策.. [研究动态]区教委2012教育政策.. [研究动态]区教委2012教育政策.. [研究动态]区教委2012教育政策.. [督导科研]市督导室莅临大足区课题.. [督导公告]关于征求《大足区督学聘.. [督导公告]大足区2012年春节开.. [督导工作]大足区2012年春节开.. [督导工作]2012年春季开学检查.. [督导动态]大足区四举措推进责任区.. [督导动态]大足区进行“领雁工程”.. [教委新闻]大足区2013年学前教.. [国内新闻]【01月24日】北京人.. [国内新闻]【01月23日】教育部.. [国内新闻]【01月22日】重庆市.. [新闻公告]关于参加共青团重庆市大.. [最新新闻]双路幼儿园开展第一届教.. [基层动态]推荐名册 [新闻公告]开展教师笔记本电脑(第.. [最新新闻]“领雁工程”项目学校万.. [最新新闻]通桥小学召开第四届教职.. [最新新闻]通桥小学举行为期3天的.. [最新新闻]通桥小学举行2013—.. [最新新闻]石马中学召开退休教师座.. [教育民生]高升镇中心幼儿园开展春.. [最新新闻]高升镇中心幼儿园举行寒.. 义教均衡合格县简报第8期 发文单位:督导专栏 撰稿: 陈世广 拍照: 信息发布:陈世广 点击数:1062 更新时间:2011-10-20 17:08:50 大足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督导评估 工作简报 2011年第8期(总第8期) 大足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11年10月14日 大足具有良好的教育发展氛围 --我县成功接受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督导评估过程督导 2011年10月11日,市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督导评估过程督导专家组一行9人,在市教委巡视员邓朝喜的带领下,入驻我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过程督导。 县政府副县长陈韬、应急办主任莫文、县教委主任覃伦富、县教委工委书记皮中伦及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了陪同检查。 过程督导专家组分赴我县财政、人社局、地税、教委等有关部门,抽查了15所城区和农村学校、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就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目标、布局调整、管理体制、工作机制、财政拨款、多渠道筹资、重点工程、“五个校园”、教职工数量、教师素质、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配备、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督导。 在情况反馈会上,过程督导组组长邓朝喜充分肯定了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工作中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加强有关制度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校际、城乡、区域之间差距缩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力度; 实施教育民生工程,把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 各项主要指标和差异程度基本达标。 陈韬副县长表示,将针对过程督导专家组提出的部分指标和差异程度方面的不足,继续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按照国家和市的有关要求,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把大足建成全市教育强县,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附件:重庆市过程督导专家组《关于大足县创建重庆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过程督导的反馈意见》 关于大足县创建重庆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过程督导的反馈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县督导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渝办发〔2010〕241号)的精神,按照《重庆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县督导评估工作规程》的要求,2011年10月12日至13日,重庆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县督导评估过程督导第二专家组对大足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县创建工作进行了过程督导。督导组听取了大足县人民政府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督导评估推进工作的情况介绍,走访了大足县教委、财政局、地税局、人社局、土管局、建委、规划局、编办等部门,实地考察了15所学校,召开了座谈会,查阅了有关文件、资料和统计数据。现将有关意见反馈如下: 一、主要成绩 (一)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加强有关制度建设 大足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县委书记江涛指出,教育公平是最大的民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最好的体现,强调要着重抓好城区学校改扩建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五个校园”建设工程与教育质量提高工程等四大工程。县长周波亲自组织参与教育专题调研,提出大足教育发展思路和举措。分管教育的县委陈廷剑副书记和陈韬副县长更是深入学校帮助解决教育发展问题。各街镇每年召开教育专题工作会研究教育问题,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为教育办实事。 陆续出台了《关于印发〈大足县迎接市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督导评估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并启动实施《大足县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寄宿制学校建设、“五个校园”建设等重点工程。按照《大足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及责任分解表》明确了教委、财政、建委、规划局、编办、地税局、国土资源局、人设局等部门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职责。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三优先”原则,教育经费做到了“三个增长”。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征收教育费、城市教育配套费并用于教育。引导全社会为教育捐款,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发展氛围。 (三)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校际、城乡、区域之间差距缩小 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启动了回龙镇、铁山镇、高升镇等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改扩建了龙岗一小、龙水一小等项目学校。改造完善了一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开展了特色村小创建活动。 积极开展五个校园创建活动。平安校园做到了一校一警,进一步提高了物防、技防水平,为全县所有学校安装了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实现了学校、教委和公安局三级实时监控。数字校园实现“五个互动”,即管理互动、教学互动、安全互动、家校互动、信息互动。技术装备、设施设备上投入力度大。健康校园完成29片塑胶运动场建设。绿色校园与人文校园建设成效较显著。 实施食堂改造工程。引资进行学校食堂达标改造,现已有一批学校正在正常运行。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力度 建立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机制。每年选派城镇学校(含幼儿园)以“手拉手”的形式送教下乡,选派优秀教师全职支教,选派薄弱学科教师到城镇学校跟岗学习。每学期定期组织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上课、说课、指导校本教研。创新紧缺学科的集体备课形式,以“走教”方式缓解紧缺学科教师不足的矛盾。 建立“双挂”机制。每年选派优质学校(幼儿园)领导干部到边远学校挂职锻炼,选派边远学校领导干部到城镇学校上挂学习,组织普通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到重点中学挂职锻炼。 按照县镇编制标准配备农村中小学教师。近三年来,所有新招聘的56名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及信息技术教师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和边远薄弱学校任教。加大教师培训投入力度,通过网络实现多校同步讲授素质教育课程。 (五)实施教育民生工程,把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 健全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保障机制。在城区指定城西中学、西禅小学等学校定点接收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街镇学校无条件接收,确保了农民工子女平等、免费接受义务教育。 建立健全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积极落实《大足县关爱留守儿童行动计划》,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就学和生活困难问题,为寄宿制学生每人每月发放临时生活补贴,确保不因贫困让一个学生失学。 实施学生营养工程。县财政挤出上千万资金,让全县所有小学生每周吃上3枚鸡蛋、喝上2袋牛奶,其中19480名小学生每天吃上“爱心午餐”。 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在县特教学校的基础上扩建县特教中心,提高了残疾儿童入学率。 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发挥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的导向作用,重点高中招生指标70%分配给初中学校,基本上实现了城乡初中毕业生升重点高中比例的一致。 规范办学行为。严禁各校举办或者变相举办重点班、实验班等,积极推行学校实行均衡编班、均衡配备教师。 二、主要指标达标情况 (一)规划布局方面 在规划目标与布局调整上,县“十一五”、“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对教育进行了专条规划。正在调整编制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基本做到城镇新区开发建设与学校配套建设同步,在新区开发和城镇改造中,把中小学布局全部落到地块上,并将其作为强制性控标,不得更改。在学校建设中,严把“审批、监督、质量”三关,免除学校建设所有规费。 (二)体制机制方面 从管理体制上看,“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得到落实,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种市级相关资金、县级配套资金均逐步得到落实。教育经费均为专项拨款,采用教委提方案、财政审定划拨到位的方式进行。干部和教师管理均按《义务教育条例》执行,干部由教育工委任命,教师调配由教委提方案,人事局下文件办理。 从工作机制上看,县政府常务会能够定期研究教育重大问题。有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措施,在学校信息化装备上力度大。教育民生工程落实得非常好,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已建立且得到落实,蛋奶工程、免费午餐工程落实得很好。 从教育督导工作看,有政府督导机构,配备3名专职督学,建立了对中小学和街、镇、乡、部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机制并开展督导工作。 (三)教育投入方面 在财政拨款上,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008年至2010年分别安排31410万元、39133万元、42079万元,分别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0.58%、0.68%、0.12%。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做到逐年增长。按标准安排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及时安排教育督导专项经费。 在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上,按要求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并于2008年至2010年分别安排教育使用城市教育费附加671.9万元、584.5万元、1198万元。按要求征收城市建设配套费1483万元用于教育。 (四)队伍建设方面 全县教职工总编制7412人,现有在职教职工7173人,占教职工总编制的97%,其中初中、小学专任教师生师比为1:13,达到城市编制比例。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初中均达到100%。专任教师提高率小学为81.2%,初中为72.4%,专任教师数量达到应配数量的91%以上。开展了多层次、多对象的专项培训,对330名体艺学科专业技术较好的语数教师进行转岗培训,实现了体育艺术课程统一按排课程。 (五)条件改善方面 在重点工程建设上,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达标学校建设正在按要求深入推进。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劳动、科学等功能室都在按要求推进。 在五个校园建设上,注重校园安全教育,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建设实现全覆盖;塑胶运动场建设已完成市下达的25块建设任务;校园绿化建设较好;全面开展“唱传讲读”活动,阳光体育和“2+2”项目按规定开展;班班通达70.2%,校园网达100%。 在生均支出上,严格按标准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建立了向薄弱学校倾斜制度。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项目投资和债务管理的通知》,建立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债务化解机制。 在教师待遇上,基础性绩效工资每月上卡,奖励性绩效每学年发放一次。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农村学校教师比城镇学校多100元/人/月。 (六)差异程度方面 办学条件差异。生均校舍面积初中差异系数2009年为0.43,2010年为0.30,均达到低于0.45的标准。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差异系数初中2010年为0.6,达到低于0.70的标准。生均教学设备值差异系数初中2009年为0.51,2010年为0.65,均达到低于0.70的标准。百生计算机台数差异系数,小学2009年为0.24,2010年为0.29,均达到低于0.35的标准;初中2009年为0.14,2010年为0.15,均达到等于或低于0.35的标准。小学56人以上的大班额比例差异2009年为9.29%,2010年为0.83%;初中2010年为18.8%,均达到未超过24%的标准。 师资配备差异。城乡学校师生比基尼系数初中2009年为0.18,2010年为0.19,均达到低于0.25的标准。城乡学校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基尼系数小学2009年为0.28,2010年为0.30,均达到低于或等于0.30的标准。生均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基尼系数小学为0,19,初中2009年为0.24,2010年为0.22,均达到低于0.40的标准。城乡学校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基尼系数小学2009年为0.20,2010年为0.21,均达到低于0.25的标准。 三、存在的问题 (一)指标方面的问题 在教育投入上,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2009年增长1.18%,但2010年下降5.57%。义务教育学校仍然存在负债现象。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还有10个学校项目要在年底启动,有望明年完成。 教职工附加编制配备不足,主要是由年老专任教师转岗。农村专任教师有的学校提高率达标还有少许差距。体育、英语、信息技术,特别是音乐、美术教师配备不足。校本培训发展不均衡,实效性上有差异。 从重点工程看,寄宿制学校设备设施配置工程正在进行。城内优质学校功能用房不足。教学仪器设备配齐率为72%,与标准尚有一定的差距。班班通只有70.2%,尚未达到80%的标准。生机比小学为7.12%,初中为6.77%。 (二)差异方面的问题 生均校舍面积小学差异系数2009年为0.80,2010年为0.75,均未达到低于0.65的标准。 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差异系数小学2009年为1.33,2010年为1.38,均未达到低于0.85的标准。 生均教学设备值差异系数小学2009年为0.97,2010年为1.02,均未达到低于0.8的标准。 百生计算机台数差异系数小学2009年为0.71,2010年为0.72,均未达到低于标准0.40;初中2009年为0.54,2010年为0.48,均未达到低于0.35的标准。 城乡学校师生比基尼系数小学2009年0.20,2010年0.21,2010年未达到低于0.20的标准。 四、意见与建议 一是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大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市政府的政策规定,结合大足县实际尽快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 二是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按要求做到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有所提高。继续做好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城市建设配套费、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并按规定用于教育。及时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债务。 三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资源。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的培训、交流力度,继续探索和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按要求配齐配足小学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师,配齐配足初中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教师。加大农村学校教师学历提高率达标力度。 四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置设备、校舍等资源。加快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着力提高生均校舍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设备值。加大城镇优质学校功能用房建设力度,配齐配足教学仪器设备。逐步建立农村教师周转房。 五是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激励机制。定期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监测评估,及时纠正区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当或学校差距过大的现象。按有关规定设置副处级政府督学,以加强督导工作的地位。 报:市教委办公室、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办公室;县人大教科文卫委、县政协教科文卫委。 送:县编办、县财政局、县土房局、县建委、县人社局、县规划局、县地税局;周波、廷剑、贵才、陈韬、李志同志;县教委领导。 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县教委各科室站所;县内各专兼职督学。